今天是中華民國111年國慶,蔡英文總統今年國慶講話主題為「給世界一個更好的台灣−堅韌之島、韌性國家」,府方幕僚透露,蔡總統今年國慶講話隱藏五個關鍵字,其中一個關鍵字是「科技」。府方人士指出,這是蔡總統首度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重組,向國際傳遞清晰的訊息;強調在疫後民主供應鏈重塑的進程中,台灣是可信賴的安全夥伴,因此蔡總統在國慶講話提到:「半導體製造聚集在台灣,不會是風險;而是全球半導體布局的關鍵之鑰」。
府方人士指出,面對年初烏俄戰爭,乃至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來台後,中國在台海周邊發動的軍事演習,以及即將到來的中國「二十大」等,對國際局勢可能產生重大影響,以及對照中國年來各種在軍事、經濟挑戰國際秩序的行徑,蔡總統今年國慶講話,不只是對台灣人民訴說,也是向北京當局和國際社會,清楚傳達台灣的立場。
府方人士指出,綜觀蔡總統今年的國慶講話,有五個關鍵字。第一是「韌性」,兩年多來,台灣在防疫、經濟等各項領域的表現,已經成為備受世界肯定的「堅韌之島」。而接下來的任期,蔡總統以持續打造「韌性國家」作為國家整體發展目標。「四大韌性」的內容,源自於蔡總統自己在今年四、五月間的親筆手稿,原本是要在520就職週年當天所發表的談話內容。
府方人士說,但因為當時,台灣正遭逢Omicron變種病毒株的疫情衝擊,蔡總統及執政團隊全力投入防疫工作。因此,蔡僅在視察防疫行程中,略為闡述:「接下來的兩年任期,執政團隊會持續地,全方位地建構更有韌性的國力」。而時至今年國慶,國門也即將解封,蔡總統將她當初的構想完整論述,提出持續強化「經濟產業」、「社會安全網」、「民主自由體制」、「國防戰力」等「四大韌性」總目標。
府方人士也透露,身為「政策控」的蔡總統,從過去、現在乃至未來,條理分明地闡述政府持續強化「四大韌性」的17個政策面向,可謂在政策上射出了「17支箭」,呼籲全民共同冷靜以對,因應疫後世界秩序的劇烈變化,打造更為強韌的國家。
第二個關鍵字是「穩健」。府方人士指出,蔡總統採取了「立場堅定、態度穩健」的一貫風格,以對民主自由的價值堅持,和積極建構國家韌性,爭取更多的國際信任,破除中國意圖用來框架兩岸及印太局勢的「新常態」。蔡總統除重申要持續站穩去年所提出的「四個堅持」外,也傳遞出台灣的堅定立場,那就是「國土主權不退讓、民主自由不妥協、兵戎相見絕對不是兩岸選項、台海現狀不能被破壞改變。」
府方人士說,但與此同時,蔡總統也務實理性地面對疫後兩岸交流的發展,表達期待在兩岸邊境解封後,能夠逐步恢復兩岸人民的健康有序交流,進而舒緩台海緊張的情勢。
府方人士說,現狀被中國單方面地破壞,並非常態,因此,並沒有所謂的新常態。站穩台海和平穩定的現狀,是今年蔡總統兩岸論述的主軸,而蔡總統也認為,這不僅是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更是兩岸的共同責任。
第三個關鍵字是「民主」。府方人士指出,縱然面對選舉年的政黨激烈競爭,蔡仍是展現了身為「蔡總統」的角色高度。蔡關注台灣民主體制的自由與透明被利用,而遭受滲透干擾,但仍不忘感謝朝野各界及全體國人的努力,讓世界肯定台灣。更提醒北京當局不要誤判,不要誤認台灣人民,對民主自由的堅持是可以妥協的;進而試圖利用政黨之間的激烈競爭,來分化台灣社會。
府方人士說,蔡總統在提及台灣的「民主韌性」時,強調民主韌性是守護台灣的關鍵。進而提出強化民主韌性的「三部曲」,首先,是讓自由民主體制成為全民共識;其次則是強化資訊的透明、強化錯假訊息的辨識;第三即是持續深化國際合作、緊密連結民主盟友。蔡也重申,台灣會挑起自我防衛的責任,「我們不會坐等命運被決定,我們也會和盟友,共同維護區域的安全及穩定。」
府方人士說,這也是蔡總統從今年民進黨黨慶演講以來的鋪陳,民主之於台灣的意義在於,「對外,民主是定位台灣的國際角色,對內,更是強化社會韌性的核心戰略。」
第四個關鍵字是「科技」。府方人士指出,這也是蔡總統首度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重組,向國際傳遞清晰的訊息。蔡曾經在接受日媒「文藝春秋」專訪時點出,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優勢,即在於「高度成熟的產業聚落」和「獨特的商業模式」兩項關鍵因素。這兩項因素,一方面讓台灣半導體產業在人才及技術取得領先地位;同時,不過度競爭,而與其他企業構築相互的合作關係,讓台灣能夠協助全球,在半導體供應鏈重整上進行「最佳的配置」。
府方人士說,因此,在疫後民主供應鏈重塑的進程中,台灣是可信賴的安全夥伴,而這就是蔡總統所說的:「半導體製造聚集在台灣,不會是風險;而是全球半導體布局的關鍵之鑰」。
第五個關鍵字是「台灣」。府方人士說,蔡總統並未忘記她在2020年勝選當晚的承諾,蔡說會留下一個「更好的國家」。這兩年多來,防疫讓世界肯定台灣,經濟讓世界需要台灣,變局讓世界支持台灣。蔡總統把這些成就,歸功於台灣人民的團結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