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線上

今本土+2969 新北增千例

今本土+2969 新北增千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宣布,新增2969例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本土病例,再創歷史新高,其中新北增加1000例最多,無死亡案例;另境外移入新增89例。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2,969例本土病例,為1,458例男性、1,510例女性、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2022)年3月13日至4月21日,其中包含1,549例為無症狀感染。個案分佈為新北市(1,000例),台北市(663例),桃園市(414例),基隆市(216例),台中市(139例),花蓮縣(92例),高雄市(82例),宜蘭縣(80例),雲林縣(42例),新竹縣(38例),彰化縣(37例),新竹市及台南市(各34例),屏東縣(32例),台東縣(22例),苗栗縣(19例),南投縣(10例),嘉義市(6例),嘉義縣(5例),澎湖縣及連江縣(各2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36例男性、53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60多歲,分別自越南(5例),菲律賓(2例),加拿大、美國、印尼及日本(各1例)移入,另78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3月20日至4月20日。

指揮中心指出,今年4月20日公布之本土病例案38117及案40265,經疫調後分別改判為馬來西亞及帛琉境外移入病例。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7,892,915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7,849,302例排除),其中43,243例確診,分別為10,076例境外移入,33,11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新增1例空號病例(原本土病例案39690經疫調後為陰性個案,改列空號),累計204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6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42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5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30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4例為境外移入。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不只備藥 醫曝疫情6大脫險工具

國內新冠肺炎確診數連6天破千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推估,台灣這波染疫人數可能突破300萬人。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分享6大自保「脫險工具」,台灣社交距離APP、自備快篩工具、了解自身狀態、常備藥品、心情溫度計以及危急時快打電話。另外他也提醒,如果有喉嚨痛、咳嗽或是流鼻涕等症狀且持續3天以上,最好做一下PCR篩檢或是快篩。

台灣近日正面臨嚴峻的疫情,當病毒擴散速度太快、太廣,太多人染疫時,平時用不到的衛生局電話,一夕之間成了熱線,預計未來至少有300多萬人都會被Omicron病毒感染,現在已經是「人人有險的地步」,因此他整理6個脫險工具:

一、台灣安全距離App

這款APP主要透過藍牙比對你與身邊的人之距離,並記錄最近14天內的接觸史,如果符合警報條件(曾與確診者於2公尺內接觸2分鐘以上)的用戶,手持裝置會出現APP告警畫面,由用戶自主向衛生單位通報。

二、自備快篩工具

快篩試劑有5大使用時機,也就是和確診者有接觸史、與確診者足跡重疊、居住地方是Omicron病毒熱區、一直反覆出現呼吸道症狀,以及出入醫院慢性疾病的高風險族群,所以事前備妥快篩試劑,有症狀時便可使用。

三、了解自己症狀,不自亂陣腳

Omicron病毒大部分是無症狀,若有症狀,也以輕症狀為主,常見的有頭痛、喉嚨痛、流鼻涕、打噴嚏、身體疼痛等,根據韓國Omicron染疫調查發現,如果喉嚨痛、咳嗽或是流鼻涕等症狀持續3天以上,做一下PCR篩檢或是快篩比較保險。

四、常備一些藥物

由於Omicron病毒似感冒症狀,民眾可以準備的藥品,也是跟一般緩解感冒症狀差不多,像是乙醯胺酚能解熱止痛,包括喉嚨痛、發燒、頭痛;止鼻水藥(抗組織胺),緩解流鼻水、過敏症狀;止咳藥,因為Omicron病毒感染引起的大部分都是乾咳;腸胃藥,不少人感染Omicron後會腹瀉,腸胃藥可以止瀉或緩瀉,減緩腸胃道蠕動。不過黃軒提醒,如果症狀持續或加劇,就不要一直吃,可以視訊會診,讓醫生來診治。

五、心情溫度計

病毒肆虐、隔離期間如同軟禁在家,10天吃吃喝喝都需要他人協助,哪裡都不能去,除了了解症狀、病毒跟身體變化外,還要注意心情變化,透過「心情溫度計」,也就是焦慮、憤怒、憂鬱、自卑與失眠等五個常見的精神情緒狀態的自評篩檢量表,檢視自己的心情狀況。

六、電話留給有需要或緊急的人

多數感染者症狀輕微,但如出現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等症狀,可以打「119、衛生局或1922」這三條緊急專線,同住家人也能馬上撥電話協助就醫,以免耽誤黃金搶救時間。

黃軒強調,現在要有「加強版的防疫新生活」,不僅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距離,還需戒煙、戒酒,不能熬夜,「在充分準備下,全民才能進入『人工與自然的群體免疫』狀態下脫險,才是真實未來存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