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華僑大學的教師張立齊,因為申領對岸「定居證」被註銷台灣身分,成為第一位因為定居中國,而被廢止中華民國國籍的案例。
他近期再度接受中國媒體訪問,哭訴回不了台灣,也見不到阿嬤,還在鏡頭前下跪磕頭道歉,只是網友不買單,大酸中國那麼好回來幹嘛,綠營立委也抨擊,法律訂的很清楚,要張立齊不必再打悲情牌。
張立齊更痛批陸委會主委邱垂正、副主委梁文傑「很想做官」,為了做官無所不用其極討好民進黨,非常可恥。
值得注意的是,張立齊6月初剛被註銷台灣身分時,態度明顯較為強硬,認為被註銷身份實則是「擺脫枷鎖」,讓他從此能自由在世界各地行走,不再受「綠色恐怖」的人身限制。
張立齊甚至還說,「在我心中,祖國大陸才是真正自由、平等,能與世界正常交往的地方。」
事實上,張立齊被撤銷台灣身分後,不只健保沒辦法用,連台灣護照也被廢止,就算未來可申領中國護照,免簽的國家明顯少了許多;更慘的是,張立齊不像以前能夠自由出入台灣,必須依照中國大陸人民來台的規定申請,並有可能被主管機關拒絕。
陸委會12日召開例行記者會,針對台籍教師張立齊恐面臨「身分兩頭空」的提問,陸委會副主委兼發言人梁文傑12日曾回應,如果張立齊先生很不想留在中國,想回來台灣,當然有行政救濟方法,但前提是當事人必須證明從此沒有雙重身分的問題。梁文傑重申「如果張立齊先生他很不願意住在民主自由的中國的話,那他是可以選擇想辦法回來」。
此前,張立齊曾公開表態「自願加入中國共產黨」。張立齊自稱出身中醫世家,因921地震家道中落,輟學當過「黑手」,後取得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國際政治系博士學位。他並批評台灣「反共」、「恐共」意識形態,崇尚中共理念,認為黨員都在幹實事、扶貧,並表示為中國人謀福利,「台灣戶籍又算什麼」。
陸委會新解釋令上路,持定居證將註銷台灣身份
依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9條之1規定,台灣地區人民不得在大陸地區設有戶籍或領用大陸地區護照,違反者除有特殊考量外,將喪失台灣人民身份,戶政機關將註銷其台灣戶籍,並喪失選舉、罷免、擔任公職等相關權利。
不過,過去只有台灣人領有中國大陸「居民身分證」才會被認定喪失台灣身分。2024年4月16日,陸委會發布最新的解釋令,將「定居證」納入「設有戶籍」的範疇。根據此項解釋令,「設有戶籍」不僅包括持有中國大陸居民身分證,也明確涵蓋持有中國大陸「定居證」的情況。這意味著,台灣民眾只要持有中國大陸定居證,就會被視為在中國設有戶籍。而此4月新解釋令,也遭親藍媒體批評為擴張解釋,質疑未來連同台胞證恐將都被視為違法。
所謂定居證,由中國大陸出入境管理局簽發,並作為台灣人在中國大陸設立戶籍、申領中國「居民身分證」的重要前置文件。
陸委會也說明,持有中國大陸居住證、台胞證、同城通、銀行卡、交通卡等,因不涉及設有戶籍,不會影響台灣人民身分。陸委會表示,此解釋令的目的在於落實兩岸人員「單一身分制度」,防止雙重戶籍與權利義務重疊的情況,以維護國家安全與行政管理秩序。
由於兩岸特殊的政治處境,讓國籍認定上存在爭議,因而使得戶籍制度成為分治現實下的行政工具。
即使外界批評陸委會的新解釋令是擴張解釋,彰化師範大學政治學者劉兆隆對端傳媒分析,此一政策變動與賴清德總統就職時提出的「兩岸互不隸屬」主張有關,屬於兩岸關係緊張下的政策延伸,用以反映兩岸互不隸屬的政治現實。
張立齊所任教的福建華僑大學,被台灣官方認定為中共中央統戰部直屬的三所大學之一。2025年,台灣教育部以直屬中共統戰部,具有明顯統戰任務為由,將該校列入禁止大學合作或學歷採認的名單。
此外,2023年由中共中央及國務院提出的「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政策,以福建省作為先行地區,並推出多項惠台措施,中國政府希望將福建打造為「台胞第一家園」,並為中國「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奠定社會基礎與輿論環境。該示範區在中國官方的定調下,具有濃厚的政治統戰色彩。
除了張立齊因「定居證」被註銷台灣戶籍與身份以外,根據陸委會統計,自2014年至2023年,已有679人因在中國大陸設籍或領用護照而喪失台灣身分。
2025年3月,內政部指出,在專案調查期間,已通報戶政事務所並廢止戶籍者有14人,這些人多為在中國取得身分證的台灣人。被註銷戶籍的台灣人包括跆拳道選手李東憲,以及因涉嫌詐欺與恐嚇取財而遭法院通緝的林金城等人。
陸配「喪失原籍證明」持續清查中
在張立齊被註銷台灣戶籍之際,移民署也自2025年4月啟動第三波大規模陸配戶籍清查,針對約1.2萬名尚未繳交「喪失原籍證明」的陸配及其二代寄發通知書,要求於三個月內補交經海基會驗證的中國除籍公證書。
此波清查對象除了早年來台的陸配,也涵蓋部分在中國出生、但幼年即返台的「中國婚姻移民二代」。
根據統計,截至5月23日,海基會已處理3864件驗證與補發公證書,尚有約八千件正在辦理中。針對無法赴陸辦理者,政府開放申請具結、延後赴陸及疑難雜症協助,目前累計已有1784人繳交喪失原籍證明。
移民署強調,逾期未補件者將依法撤銷台灣定居許可及戶籍登記。不過,對於在台長住且有實質困難者,移民署表示,設有專區、服務信箱、專線電話協助個案處理。
移民署指出,目前在台定居的陸配約14萬人,大多數已繳交除籍證明,僅有部分因過去疫情影響或個人因素未能完成。陸委會則表示,累計已有1192人因具有兩岸雙重戶籍被註銷台灣戶籍。
此前,陸委會發言人梁文傑表示,政府清查陸配戶籍、要求補交「喪失原籍證明」,是依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9條之1,自2004年修法後,台灣人民不論何時取得身分,都不得同時擁有中國大陸戶籍,以落實兩岸單一身分制度。
梁文傑補充,這波清查並非臨時起意,而是法令施行20年來逐步推動、持續查察的結果,目的在於完善單一身分制度,確保法治與社會秩序。梁文傑指出,如果陸配什麼都不做,也拿不出文件,就不要期待政府能網開一面,「想測試政府決心的行為,這是沒有必要的。」
從啟動陸配戶籍清查行動,到張立齊成為定居證被納入「設有戶籍」認定範疇後的首宗案例,這一系列發展,使其成為兩岸身分政策轉變的指標性個案。隨著相關清查工作持續,未來或將將有更多類似案例浮出檯面。如何在新解釋令的執行與公民資格認定之間尋求平衡,將持續考驗台灣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