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八卦

榫卯之美個展「王肇楠」保存台灣傳統技法

榫卯之美個展「王肇楠」保存台灣傳統技法
〔記者張家倫/鹿港報導〕鹿港細木作名門之後嗣王肇楠工藝師,繼承父親衣缽,故藝師王漢松先生,自十七歲起入門拜師學藝,自幼浸淫於豐厚的人文大環境中,學成出師,迄今已有二十年之藝術歷程。
1984年國中畢業後,即從於家學,白天隨侍於父尊 王漢松藝師學藝,晚上則到高職進修學習,此期間也逐漸開創出個人獨特的風格。他曾多次獲得國家工藝獎佳作獎、傳統工藝獎等獎項;並通過國家考試、出版多本專門著作、也擔任文建會工藝傳習師、提出論文發表,更榮獲台中市文化局「第一屆大墩工藝師」榮銜、應邀至各大專院校舉行專題講座等,其家學之深厚,一再獲得了各界高度的肯定。
老一輩的人,對傳統家具都有一種迷戀,認為必須精美耐用。在民國三、四十年代,鹿港家具即已赫赫有名、聞名全台,因為具備材質佳、作工美的特色,而這個「工」,指的就是細木作了。
鹿港為台灣傳統匠師的搖籃,在木工領域不乏第二代、第三代傳人。以細木作師(家具製作)而言,王肇楠是傳統匠師中比較幸運且特殊的一位,作品皆以手工古法——榫卯技術製作,以造形為勝、以鑲嵌技法為奇,儂纖合度的幽雅古風與現代設計的功能並具。
擁有26年匠師經驗,王肇楠解釋,榫頭是指木構件中的凸出部分,卯眼是指木構件中的凹陷部分,凸凹處互相扣合,將兩個或多個木構件牢固連接,是一種穩定木造結構的工法,也是中國傳統家具極具代表的特徵。不需鐵釘、螺絲固定,外觀美、榫接強度夠。在傳統家具裡榫卯結構可分為:基本結合、平版角結合、橫豎材丁字形結合、直材結合、直材交叉結合、方材格角結合等六項。而且,使用榫卯技術結合的家具很環保,因為它是可以維修的。
身為木匠除了一手好技術外,擇木功力也需歷練。王肇楠分享了木材挑選的心得,像有些家具經常遭蟲啃食,是因為選到不成材的木頭,木頭內汁液過多,潮濕容易蛀蟲,結構很弱,無法做成一件好家具,成材的木頭樹齡較大,質地穩定、乾濕適宜。
為什麼中國人如此重視榫卯結構?據說與風水有關。因為棺木有封釘儀式,許多人對日常生活的封釘之舉相當忌諱。因此不論是陽宅房舍結構、裝潢,甚至家具,皆避諱使用釘子固定。除了風水之說,王老師還以物理現象解釋:由於木頭與鐵釘的材質不同,當鐵釘遇潮生鏽時,會將木材撐大,結構因此改變,數十年下來縫隙愈來愈大,一場地震就可能造成家具鬆落、屋舍震垮。若是以榫卯結構製作,相同的木材種類膨脹係數一樣,一起熱脹冷縮,就不會有變形的威脅。
目前王肇楠維持父親傳下泉州派的作法,以古法製作榫卯家具,並在造型上追求創新。老師更於幾所大學院校講授「台灣傳統細木作家具」課程,教導基礎的五個技法概念及練習,詳加介紹台灣傳統細木作家具的歷史、度量、分類等知識,讓這門珍貴的學問得以傳承下去。
此期間所累積的個人成就,如獲獎、通過國家考試合格、專門著作、擔任文建會工藝傳習師、提出論文發表、應邀至各大專院校舉行專題講座等等。王肇楠老師目前任教於大葉大學造形藝術學系,例證了其家學深厚,以及付傳子續的珍貴傳統精神。
鹿港鎮長黃振彥表示,王肇楠是已故藝師王漢松先生之子,自幼浸淫於豐厚的人文大環境中,1984年國中畢業後,即從於家學,白天隨侍於父尊 王漢松藝師學藝,晚上則到高職進修學習,此期間也逐漸開創出個人獨特的風格。王鎮長並盛讚王肇楠大師,從當學徒開始就依照傳統的習藝方式,從手工具之認識、使用;木材種類之辨別、應用;專用術語、專有名稱、特有技法等之受習,以三年四個月的時間累積了紮實的基礎。習成「出師」之後,除恪遵於傳統規制與工法,以創作出具文化特色之作品。
王肇楠則表示,傳統細木作必須以「榫卯」技法來製作,或以造形為勝、或以鑲嵌技法為奇,儂纖合度的幽雅古風與現代設計的功能並具。此次展出作品,包括兼具實用功能與藝術美感的筆墨座、長椅、方櫃、珠寶盒、書架、蓋頭櫃、四方椅、梳妝台等,內容多樣豐富,邀請大家來一趟鹿港藝文館,絕對不虛此行。
鹿港鎮公所誠摯地邀請民眾一起來參加在鹿港藝文館舉辦「榫卯之美─王肇楠細木作個展」,展出各類精美作品數十件,傳統與創新兼具,鎮長黃振彥歡迎各界鄉親一同來細細品味榫卯之美~歡迎大家蒞臨!。
展出日期:2013/05/22(三)→2013/06/30(日)
地 點:鹿港藝文館(公會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