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線上

出現這些症頭…你的腎可能已經壞掉了

出現這些症頭…你的腎可能已經壞掉了

根據統計,台灣是全球慢性腎臟病和洗腎人口最密集的國家,若罹患慢性腎臟病且未控制良好,導致發生末期腎臟病,就會面臨洗腎或需腎臟移植的狀況,嚴重甚至危及生命。

為呼籲民眾照顧腎臟健康,大千綜合醫院腎臟內科團隊舉辦「腎利人生 守護健康」活動,由醫師及營養師分享衛教訊息與飲食諮詢,現場也響應即將到來的清明節習俗,帶領民眾及病友一起體驗手作潤餅活動。

大千綜合醫院腎臟內科醫師陳孟財表示,慢性腎臟病主要是由糖尿病、高血壓、高齡、長期使用會傷腎的藥物、長期暴露於化學物質或污染因子所導致。慢性腎臟病會造成貧血、心血管問題、營養不良、以及骨骼與鈣、磷平衡失調等問題。通常慢性腎臟病在初期時沒有特定症狀,因此難以察覺,但若出現下述症狀:泡沫尿、血尿、蛋白尿、水腫、高血壓、貧血、疲倦無力、皮膚乾癢、不明疼痛、嗜睡等,一定要盡速就醫接受檢查。

面對慢性腎臟病,不少病友常面臨飲食選擇的困擾,大千綜合醫院營養師吳欣柔表示,過度限制飲食攝取,表面上檢查指數不會上升,容易誤以為腎臟病變已經好了,但實際上有80%的病人因為營養不良、抵抗力下降,因此腎功能變差,導致提早面臨洗腎。

她建議飲食主要把握:1.提供充足的熱量與營養、2.減少含氮廢物的產生、3.控制理想的血糖、血壓及血脂、4.體內電解質與水份恆定。舉例說明,雖然腎臟病人須遵從低蛋白飲食,但蛋白質限制太過嚴格,可能造成營養不良,因此會建議病人依自身體重,每天攝取蛋白質0.6-0.8公克/每公斤體重,才能補足身體所需營養。

陳孟財醫師提醒,想要預防慢性腎臟病,平日須控制三高、勿使用來路不明的藥物或健康食品、飲食掌握六少:少鹽、少鈉、少磷、少油、少糖、少喝酒,兩多:多蔬果、多喝水;兩適量:適量蛋白質及鉀等原則,就能輕鬆護腎顧健康。

根據發病後的症狀,醫界分析統計出10個慢性腎臟病的徵兆,成為患病的危險訊號,提供給國人進行自我檢測。這10個徵兆分別是:

一、尿蛋白導致的泡泡尿: 泡泡尿是性腎臟病的主要徵兆之一,腎臟的過濾膜正常會阻擋血液中的蛋白質流失到尿中,一旦尿中出現蛋白質,就會導致尿液產生泡沫的情形,代表腎臟本身可能出了問題。

二、排尿不正常: 健康的人每天排尿次數大約 4至6 次,尿量約 800至2000 毫升,假如排尿次數和尿量過多或過少,出現頻尿或乏尿的狀況,就代表腎功能出狀況了。

三、尿潛血: 尿潛血代表尿裡有血紅蛋白,在檢驗時出現陽性,或者說幾個「+」號,說明尿里可能有紅細胞,被稱為「顯微血尿」。可能是包括腎臟、尿道、膀胱等整個泌尿系統有肉眼不易查覺的出血現象。

四、身體水腫: 腎臟是以尿液方式將體內多餘水分排出,如果腎臟機能衰退,喝進的液體就會被保存下來而造成身體水腫,稱之為「腎性浮腫」,患者的雙腳、腹部、肋膜與眼皮等處,會出現水分滯留所造成的水腫。

五、貧血: 腎臟除了有排泄廢物等功能外,還有內分泌功能,分泌造血激素,維持血紅素濃度。在成人100cc血液中大約有15cc是血紅素,血紅素濃度低於這個數值,就會貧血,精神體力會急速下降。當腎功能損害時,也會造成貧血。

六、高血壓: 高血壓可以引起高血壓腎病,也叫「高血壓腎損害」。這是一種惡性循環,當腎臟受損,無法有效控制血壓時,血壓便會衝擊血管並造成腎臟內血管受傷,致使腎臟受損更加嚴重。

七、腰、背部痠痛: 腎臟的位置正好在腰部的脊椎兩側,俗稱「腰子」,所以如果腎臟罹患水腎症或囊胞腎等等時,腎臟會慢慢腫大。腰背部就會感到有沈重感或痠痛。

八、疲倦無力、食慾不振或反胃: 當體內廢棄物質累積到一定程度便會開始影響到其他器官的功能,例如胃部,出現食慾不振、反胃等症狀。如果感冒超過1週,忽然感到全身無力或頭痛,很有可能是罹患急性腎絲球腎炎

九、痛風或高尿酸血症: 這兩者都是因為血液中尿酸過多造成的,血液尿酸高的人,尿酸會沈積在腎臟裡,使腎功能受損傷。

十、視力減退: 腎臟病發病時會造成視力障礙,視力障礙的形成是因為腎臟病造成血壓上升,影響到視網膜,以致眼底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