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社會

鎮長黃振彥拜訪鹿港九旬國寶薪傳大師吳敦厚

鎮長黃振彥拜訪鹿港九旬國寶薪傳大師吳敦厚
〔記者張家倫/鹿港報導〕兩道長長壽眉、酷似古代仙翁的吳敦厚,從年少進入民俗燈籠這一行,至今已經超過九十寒暑,是台灣鹿港最出名的「國寶級」燈籠老師傅。
鹿港鎮長黃振彥(14)日上午攜健康食品前往響譽國際的「吳敦厚燈籠鋪」,拜訪以他為傲國寶級吳敦厚大師,並讚譽他是鹿港真正的民俗國寶。
高齡九十歲的吳敦厚,有著兩道修長的白眉,仙翁般的外型,早已成為個人的正字標記。只要一提到傳統燈籠,很多人都會和這位得過薪傳獎的白眉老翁聯想在一起,畢生製作過數萬個燈籠,流通世界各地,被譽為「國寶級工藝師」。
在吳敦厚的燈籠店,除了各式各樣的燈籠之外,牆上掛滿了前任正副總統陳水扁、呂秀蓮、新任總統馬英九以及國際名人的合照與匾額。當年他曾獲教育部民族工藝薪傳獎,從民國74年起共辦了10屆,共有36位得主,鹿港就有6位,但其中李松林、吳清波已離世。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忍尼辛來台訪問時,就曾專程拜訪吳敦厚,在在說明老人家在台灣傳統民俗工藝的地位。
目前吳爺爺年事已高,訪問時特地提高了說話的音量,只是見吳敦厚大師還是保持一貫的慈祥微笑,專注於眼前的燈籠彩繪上。後來經過吳爺爺的兒子說明後才瞭解,原來爺爺早在幼年時經戰禍影響失去了聽力。看著街道兩旁車水馬龍,人來潮往,似乎一點也影響不了老藝師的專注。
鹿港的傳統燈籠種類繁多,以製作的方法區分,主要有福州式、泉州式兩大類,彼此之間最大的差別,在於製作燈籠的骨架。
其中,泉州式的燈籠,以竹篾交叉編織成網狀;福州式則以竹筒切成如傘狀骨架,不用時可以像雨傘一樣收起來,因此又有「傘燈」之稱。
泉州式燈籠主要有圓形、橢圓以及圓柱三種形狀,用途達二百多種,並依婚喪喜慶的用途,有不同的「版本」。值得一提的是,吳敦厚特別擅長泉州式的中國燈籠,而且從打燈胎、裱燈,到繪圖著色,完全不假手他人,「燈籠畫家」的美譽,正是因此而來。
目前有3個兒子追隨他傳承技藝。吳怡德表示:父親至今依然保持創作才藝,不時有人指名要他親手作的燈籠,因為純手工製品,生產量有限,訂購的人願意讓他們分批出貨,台南有間廟宇一次訂了100組,大約分為6年才全部出貨完畢。
鹿港鎮長黃振彥表示:保留鹿港在地文化,「國寶級」燈籠老師傅吳敦厚大師的藝術天賦,從小就認定以手工燈籠為終身的志業,但有鑑於燈籠業日漸其微、藝師凋零,鎮公所決定推廣燈籠技藝,將在地觀光產業與工製技藝結合,共同推廣鹿港文化旅遊。
國寶級燈籠老師傅吳敦厚,至今身體硬朗,每天還在做他最喜歡燈籠,來到鹿港遊客,記得要去看看這位鹿港國寶級工藝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