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廣編

7年級生靠「團購」月收租金8萬

鄭宇秀,今年30歲,她兩年前還只是個外商銀行小主管,住在基隆父母家,是個不折不扣的通勤族。如今,她和8位朋友名下擁有六間房子、總資產超過5000萬,而她個人每月租金收入逾8萬。

2012年,她進入社會工作第6年,興起買房念頭。大學在紐西蘭念金融相關科系,回台後年收入將近150萬,在同儕眼中,是「最有潛力」的買房族。

不過,在存錢計畫實施的第二年,她經計算後發現,假如要買1000萬的房子,自備款加裝潢至少需要350萬,要在大台北買一間「不怎麼樣」的房子,至少要等5年,且無法保證未來房價漲幅,「我一想到未來幾年要斤斤計較過日子,就要瘋了!」 她坦承,當時為了存錢,連喝一杯飲料都要想很久。非得這麼痛苦嗎?她心想:「一定有其他方法!」

為了學習購屋,辭掉百萬年薪工作

「想要成功,最快的方式就是模仿。」她開始參加坊間投資房地產的課程和講座,隔年,甚至辭掉令人稱羨的年薪百萬工作,到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型不動產公司當會計。「薪水夠付生活費就好,」她向老闆表明,她去上班的目的,就是為了學習購屋。

一年下來,光新北市地區,她就看了近200間房,熟到一看物件,就能喊出行情價。

她觀察到,新北市中古屋的屋況較差,競爭對手少,議價空間大,再加上近兩年房市天花板效應,賺價差已非首選。考慮到租金能帶來固定現金流,又較不受大環境影響,因此將老屋整修後,出租給住不起台北市的上班族。

她的第一間房子買在去年九月,她和幾位朋友在新北市三重區團購一間800萬的中古公寓,以貸款成數8成5計算,每人自備款不到50萬,整間出租,每月租金1萬6500元,扣掉房貸利息,每月還有近幾千元的淨收入。

團購不僅分攤自備款,也同時分攤風險,「什麼東西都對半砍,你入場就很容易。」第一間房子嘗到甜頭,她繼續和朋友合作買房,地點都在新北市,只要賣價低於行情價,就是他們眼中的「便宜貨」,值得出手。雖然新北市中古屋開價相對低,但她仍以實價登錄交易價格的七折開始殺。

3個關鍵因素,一年內投資6間房

「銀行是金主,它說了算!」新聞報導,銀行可貸8成,但這取決於借貸人的信用。信用卡遲繳、收入穩定度和總收支,都是評估項目,把自己包裝成銀行眼中的「乖寶寶」,是買房半年前必修功課。她在小地方下功夫,讓自己可貸到8至9成。

團購、低總價和高貸款成數,3項因素,讓她在一年內,投資6間房,但除了買到物超所值的房子,更重要的是,把一個「低總價加低單價」的房子改建成多個「低總價加高單價」的套房,增加現金流。

以永和中古公寓為例,她把一間24坪的房子,隔成小套房,平均每間以近1萬元出租,每月租金可達4.5萬元,比整層出租多2萬元。

怕不怕房價下跌後難脫手?她說,個體戶無法控制房市,只要掌握手中的相對便宜貨,「把小環境弄好,樓梯間、室內弄得很漂亮,」開出低於行情價的價格,還是有信心能獲利了結。

(本文摘錄自商業週刊)
【101創業大小事/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