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banner

醫療亮點

為什麼有些老人選擇死亡?

為什麼有些老人選擇死亡?

 

中醫講究的是治未病,對待養老問題,社會要未雨綢繆,依靠國家有關部門的力量來排解。各個城市可以有多種選擇,比如美國的“家園供養”模式,依靠社會力量,將志同道合的人撮合在一塊,補遺拾缺,減少開支共享晚年。日本的社會大力建造完善各類養老機構和設施,為老人提供各種日間服務。為什麼有些老人選擇死亡?
 
  這是一群老態龍鍾、童趣盈然、風燭殘年的弱勢群體,他們急需國家、社會、兒女的迫切關懷,本文意在拋磚引玉,希望引起有關部門重視,關心老人,呵護老人,完善養老機制,提升社會保障和社保醫保。期盼著我們的晚年,也能感受到同樣的快樂和幸福。
  筆者從事的是針灸工作,十餘年的時間,我每天聽到的都是疼痛,或許我的神經早已經麻木了。但是,時常聽見一些老年人嘮叨的話題,那就是“活夠了,真的太累了,不如死了好!”每每聽見這樣的話語,我的心裡真的不是滋味,百感交集,不知道說什麼好。尤其是近幾年,聽到的特別多,而且也確實有部分老人走上不歸路。然而,有的人同情,竟然還有的人讚成去死亡,這是怎麼了,究竟是什麼將這些老人逼上絕路,又為何有人拍手唱凱歌呢?
  也是湊巧,今天天氣好,按療程治病的幾個老頭老太太都來了,有個大姨說,“我從學校畢業就參加工作,可是同時退休,同為國家幹部,僅企業退休機關退休之分,退休金相差四倍。親朋看不起,兒女有意見,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呢,一了百了好,一了百了好啊!”搭腔的一個老太太說,“我們走吧,不再留戀,不再痛苦,貧富差距過大,人間溫暖太少。”另一個老頭說,“活著真的很累,我早厭倦了。但為了孩子,我咬牙活著,所幸我熬過來了。”有人在勸道: “雖然社會進步了,道德後退了,但好死不如賴活著呀,可別想不開。”
  還有的人這樣說,“在金錢至上和價值觀扭曲的社會裡,道德淪喪、世態炎涼、親情都變了味,生活在親情、友情、愛情都貶值的世界裡,還有啥好留戀的 ​​?”還有的人更直接,“既然萬念俱灰,生活沒有意義,離開這無情的世界啊,選擇是對的。 ”真的令我很震撼,不管社會觀念怎麼改變,百行孝為先!關愛老人,刻不容緩!怎麼會愈演愈烈呢,社會保障真的能保障嗎?能完善到什麼程度?不要形同虛設!
  筆者的居住地是一個小縣城,在我的周圍一年能見到幾起老年人自殺事件,有的是因為病痛折磨,心理壓力承受不住,有時是因為和子女鬧矛盾,有的是因為社會福利待遇的不公,無錢就醫買藥等等。這只是我知道的,我不知道的是不是更多呢?我國是個人口大國,十三億人本來是個大問題,社會負擔重,如果每個人都能照顧上,不是那麼不容易。再加上老齡化的到來,一對夫婦要養四個老人,如果子女的收入足夠高的話,還能養活。可是往往收入不夠花,工資永遠跟不上物價的上漲。如果我們的父輩有退休金還可以,實在照顧不了,可以進養老院,可以花錢顧人來照顧。可是如果老人是農民,或著失業人員,這事就難了,下面有子女,養老院不會要的,你沒錢交養老院的費用。這樣的老人,老了很有可能就得自殺去。農村老人沒有工資。60歲以後又喪失勞動能力,國家沒有看到嗎?這種悲劇在中國農村會經常發生的,社會機制的嚴重缺失,親情的畸變,造成現在生無所靠、老無所依的現像已經很普遍了。
  “死了就死了,痛苦幾秒鐘,輕鬆萬萬年。這樣的悲劇哪天沒有上演?除了善良的人一點感嘆,成功的人士絕不停留半步,斜視一眼。不要責怪死者,也不要責怪其子女,更不要責怪路人,這是命運使然。我和老伴多次商定,我們身患絕症之時,我們就離家出走,自我了斷。因為,我們的兒子太窮,獨子孤單,小兩口養其女兒都很艱難。我們老了,無力為孩子們有什麼幫助,我們不忍心給他再添麻煩。”此段引自一位老年人的原話,一字不差的發在這裡。
  古人云: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我認為,這些老人不是懦夫表現,而是強者抗爭,他們用自己的生命來喚醒世態炎涼、人情冷漠、病入膏肓的中國人!他們的心裡是對生命的絕望,是對親情的絕望,也可以說是對社會的絕望!他們可能對子女不滿,對鄰居不滿,對社區領導不滿,對退休制度不滿,對單位幹部不滿,對社會風氣不滿等等。10月25日,瀋陽市的一對60歲左右的老夫婦手拉手跳樓,多麼令人揪心啊,然而這絕不會是個例!朋友們,百行孝為先啊!如果再不能引起決策層重視的話,那麼我們的國民整體教育就是個問題!提升社保醫保水平刻不容緩!
  中醫講究的是治未病,對待養老問題,社會要未雨綢繆,依靠國家有關部門的力量來排解。各個城市可以有多種選擇,比如美國的“家園供養”模式,依靠社會力量,將志同道合的人撮合在一塊,補遺拾缺,減少開支共享晚年。日本的社會大力建造完善各類養老機構和設施,為老人提供各種日間服務。英國採取異地養老,減少開支,提高品質;還有新加坡的“以房養老”模式,都可以供城市養老模式資鑑。但是這些模式在農村顯然困難更大,由此看來加快城市化建設,農村的小城鎮建設,不僅是推進目前社會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客觀需要,也將為現實的老齡化社會開闢一條養老方向。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要付諸行動。
  沒有什麼人不想好好活著,老有所養的問題還望各級政府深思,尤其是社區最接近百姓生活了,最好在社區宣傳搭建就醫、就業、婚姻、養老、思想困惑等方面的信息共享,只有這樣,才能解決許多悲劇的發生。孝心無價啊!願世人心中銘記!呼籲社會尤其是子女們關愛老人!文明促發展,和諧共進步!全社會應共同為老人搭建健康平台,讓他們過上幸福晚年,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