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經濟

福壽螺對農作物及生態環境皆有害 農委會不鼓勵養殖

福壽螺又名金寶螺,係民國68年由商人私自引入大量養殖後,因肉質不佳無市場價值而任意棄置,以致蔓延全台水域,危害對象包括水稻、菱角、荷花、茭白筍等。該螺自引入至今約30年,政府及農民為避免作物遭受福壽螺危害,每年均投入大量資金進行防治,田間福壽螺數量已減少。惟因福壽螺已適應台灣生態環境,並融入我國自然體系內,仍無法將其完全滅除。近來有廠商開發生技產品而鼓勵養殖並收購,農委會表示不鼓勵農民飼養,因其會嚴重危害農田,加上繁殖力強,日後若「棄養」,恐會使政府及農民多年來的防治成效落空,造成生態浩劫。

福壽螺危害農作物,不鼓勵養殖

農委會說,福壽螺喜好取食植物的幼嫩部位,水稻秧苗或是菱角芽心、蓮、空心菜等均會遭其危害。此外,亦與本土螺類競爭資源,嚴重影響生態環境。農委會自92年起,每年均推動福壽螺共同防治工作,以提高整體防治成效。

避免棄養或逸逃,需作好配套措施

據報載,福壽螺可提煉生技產品,惟該螺嚴重危害農業生產,影響生態環境,為避免原有防治成效受到影響,農委會不鼓勵農民養殖,農委會將於526日開會研議協調各直轄市及縣市政府加強監控及管制轄內繁殖福壽螺之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