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經濟

自作孽,不可活:Yahoo的慢性自殺

 

2012年5月14日,由Yahoo CEO湯普森(Scott Thompson)的學歷造假醜聞引發的風波最終以其辭職而告終,Yahoo原媒體主管Levinsohn擔任臨時CEO,Yahoo的複興努力再次流產。
 
在2000年最鼎盛的時候,Yahoo的市值高達1300億美元,在2002年的時候,它曾出價30億美元希望收購Google,但到如今它的市值跌到180億,市值蒸發八成以上。短短10年間,Yahoo從和微軟談笑風生睥眤市場的互聯網巨人淪落到一個日薄西山的破落戶,這10年,Yahoo的網址導航(Yahoo! Directory)被Google的搜索引擎服務逐漸取代,Yahoo的廣告業務不斷被Google的關鍵詞廣告和Facebook的網站展示廣告侵蝕。
 
Yahoo 10年間先後更換了四任CEO,從由好萊塢跳槽的特里·塞梅爾(Terry Semel)到優柔寡斷的楊致遠,從口無遮攔的鐵娘子巴茲(Carol Bartz),再到上任不過四個月即被迫辭職的湯普森,Yahoo決策層留給外界的始終是一個混亂無序,沒有決斷力和執行力的印象。特里在雅虎任職的6年時間,其個人獲得期權總額達到4.5億美元,與此相對應的是Yahoo的業績節節下滑,坐視Facebook、Google不斷壯大而無能為力;至於巴茲,最後竟然被電話通知遭解職,下台消息傳出,Yahoo股票應聲上漲6%;而楊致遠的回歸更像是Yahoo內部病急亂投醫的,他最終離職時,Yahoo的股票漲幅達4%;一直到如今,又一位Yahoo CEO倒下了,而他的員工裁減計劃甚至還未來得及施行。
 
而從之前和微軟收購鬥爭中就已經暴露出來的股東和公司領導人之間的分歧和爭端到如今愈演愈烈,還有任何一家別的公司的大股東像Yahoo的股東這樣樂於出賣自己的公司並以此為手段獲益嗎?如果連公司自己的股東都不再信任公司,還怎麼要求別人來相信它呢?如果連公司的切身利益者都選擇放棄的話,又如何讓外界去繼續相信Yahoo會回春?如今留給Yahoo最大的問題是已經不是單純的選擇一個合格的領導人的問題,而是如何恢復Yahoo內部人員、用戶及整個市場對它的信心和信任。
 
今次Scott Thompson的辭職表面看來是他本人處事不慎,被外界抓住學歷造假的把柄,但從更深的角度來看,卻實實在在地反映了最近幾年來Yahoo的整體不堪的狀況。這10年,對Yahoo來說是一個漫長的自殺過程,Yahoo的CEO們和Yahoo都沒能成功地拯救對方,反而使對方的處境更加惡劣,造成雙輸的結果,這正是一個自作孽不可活的典型。
 
諾基亞日暮西山,Yahoo江河日下,索尼巨額虧損,任天堂30年來首次虧損,那些曾經風光的巨人們,那些曾經讓我們生活更加完美的巨人們,在新時代,他們都不再輝煌,他們都在慢慢凋零。索尼和任天堂的衰敗尚可歸結為市場的原因,但諾基亞和Yahoo卻完全是因為自身的原因而使自己陷入如今的境地,在我們為其感到可惜的同時,更不免感到憤怒,怒其不爭。
 
一再錯失機遇,一再浪費機會,從與Google的纏鬥中盡顯頹勢,到拒絕微軟475億美元的溢價收購,從將搜索技術外包,到對旗下服務的放任自流無序管理,一直到和阿里巴巴的爭端,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曾經的巨人自高自大固步自封,逐漸被新時代的潮流淹沒、吞噬,看到的是一個不健康不理智不成熟的企業文化氛圍對整個公司造成的深遠遺患,看到的是一個不思進取的公司最終無力回天被世界所拋棄所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