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脈動

陸控制天氣技術 恐成超級武器

陸控制天氣技術 恐成超級武器

在2000年推出的即時戰略遊戲《紅色警戒2》中,以美國為首的盟軍在遊戲中的「超級武器」並非是核彈,而是一種可以控制天氣、在指定地點大範圍產生雷電攻擊的「天氣控制器」。原本看似是遊戲中幻想出來的產物,如今似乎真的出現在中國境內,而有外媒擔心,中國可能會把控制天氣的技術使用在軍事用途上,把天氣「武器化」。

根據中國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報告中指出,「到2025年,形成組織完善、服務精細、保障有力的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體系,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研發取得重要突破,現代化水平和精細化服務能力穩步提升,安全風險綜合防範能力明顯增強,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更加優化,人工增雨(雪)作業影響面積達到550萬平方公里以上,人工防雹作業保護面積達到58萬平方公里以上。到2035年,推動我國人工影響天氣業務、科技、服務能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目前中國已經在人工天氣控制項目中投入1.99億用於抗旱以及減少自然災害的影響。

播雲技術是如何降雨的?

碘化銀微粒通過地面上的發射機或者飛機射入現有的雲層中,碘化銀可以幫助冰的形成,這會導致冷水滴在雲中凍結。在小冰晶與周圍的水滴發生相互作用,最終變為雪花。根據地表的溫度,它們最終會以雪或雨滴的形式降落。播雲還可以在某些情況下,致使雲層變厚並且使雲層維持較長的時間。

中國目前使用的人工天氣干擾技術能在乾旱期間製造雨水,減少冰雹,在著名的國際賽事前期進行天空凈化。在去年年初發表的一份文件中表示,中國計劃在2020年利用人工天氣干擾技術幫助額外增加600億立方米的降雨量。

其他類似的技術正在開發中。內華達州的一組科學家已經開始利用無人駕駛飛機來控制天氣。工程師和氣象學家說,他們已經創造了第一個自主播雲平台,這個平台可以幫助增加約15%的降雨量。播雲技術涉及到將碘化銀細小顆粒射入雲層系統,以提高降水量。

而在中國國務院的報告發出後,引起許多專家學者的討論,資訊專欄作家明斯特(Adam Minter)就在《彭博社》發表評論,他認為,在旱地下雨、減少冰雹、重要活動放晴,中國在天氣調控的技術上的確領先全球,但是這次中國宣布要將「造雨」能力覆蓋60%的國土,令人十分憂心中國是否會將天氣控制的技術用在軍事用途上。

明斯特也表示,雖然中國在2005年簽署了《關於禁止對軍事或任何其他敵對目的使用改變環境》的公約,但是多年來,中國隊控制天氣的技術與興趣並沒有絲毫減弱。而亞洲周遭各國也開始憂心,中國控制天氣的行為,會讓周遭國家千年下來固定的天氣演變發生變動。明斯特也強調,這並非是無聊的擔心,最糟糕的是,這看起來像是武器。

人為控制天氣:是造福百姓還是逆天而行?

這讓我們回憶起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科學家們通過「種」雲技術——把碘化銀顆粒打進雲中,使雲瘋狂變大,當它們到一定程度,降雨來臨。最終,中國把降雨放在開幕式前。

原來,天氣也可以控制的。在這個夏天,美國和中國撥出3000萬美金,旨在新罕布殊爾州的華盛頓山上進行一個天氣控制項目。

其實,這項技術早已在20世紀40年代出現,目的都是刺激雲增長,迫使降雨提早到。在越南戰爭期間,據說美國使用該技術延長季風季節,從而讓對手難以行動。

現在,加州等飽受乾旱侵害的州,也在努力地試驗這項技術。大氣科學巴特吉爾茨說:「即使降雨或降雪量增加10%,付出的代價都是值得的。水資源是美國西部和中國部分地區發展的最大制約因素。」

究竟這種控制天氣的技術有什麼負面影響,Newsmax並沒有多說。控制天氣用在恰當的地方,的確可以造福百姓,如重大慶典中提前降雨,或把雨水「送」到乾旱地區。但這項技術也引起很大爭議的,畢竟涉及到人和天,會有很多宗教問題討論。